板藍根種植技術
板藍根(常用別名:靛青根、藍靛根、大青根)是一種中藥材。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,通常在秋季進行采挖,炮制后可入藥。在中國各地均產。板藍根分為北板藍根和南板藍根,北板藍根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(Isatis tinctoria L.)的根;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(Baphicacanthus cusia (Nees) Brem.)的根莖及根。其性寒,味先微甜后苦澀,具有清熱解毒、預防感冒、利咽之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療溫毒發斑、舌絳紫暗、爛喉丹痧等疾病。
形態特征
?、佥克{:二年生草本。主產河北、北京、黑龍江、河南、江蘇、甘肅。主根深長,直徑5~8毫米,外皮灰黃色。莖直立,高40~90厘米。葉互生;基生葉較大,具柄,葉片長圓狀橢圓形;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,在下部的葉較大,漸上漸小,長3.5~11厘米,寬0.5~3厘米,先端鈍尖,基部箭形,半抱莖,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鋸齒。闊總狀花序:花小,直徑3~4毫米,無苞,花梗細長;花萼4,綠色;花瓣4,黃色,倒卵形;雄蕊6,4強;雌蕊1,長圓形。[2]??長角果長圓形,扁平翅狀,具中肋。種子1枚?;ㄆ?月。果期6月。
?、垴R藍:多年生草本,灌木狀。莖直立,高達1米許,莖節顯明,有鈍棱。葉對生;葉柄長1~2厘米;叫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,或橢圓披針形,長5~16厘米,寬2.5~6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,邊緣有淺鋸齒。穗狀花序頂生;苞片葉狀,長1~2厘米,早落;萼5全裂,其中4裂線形,另1片較大;花冠漏斗形,淡紫色,5裂,裂片短闊;雄蕊4,2強,著生于花冠筒的上方;子房上位,花柱細長。蒴果,內含種子4枚。生于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。野生或栽培。
上述植物的葉或帶幼枝的葉(大青葉)以及葉的加工制成品(青黛、藍靛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生長環境
二年生草本,植株高50-100cm。光滑被粉霜。根肥厚,近圓錐形,直徑2-3cm,長20-30cm,表面土黃色,具短橫紋及少數須根?;~蓮座狀,葉片長圓形至寬倒披針形,長5-15cm,寬1.5-4cm,先端鈍尖,邊緣全緣,或稍具淺波齒,有圓形葉耳或不明顯;莖頂部葉寬條形,全緣,無柄??偁罨ㄐ蝽斏蛞干?,在枝頂組成圓錐狀;萼片4,寬卵形或寬披針形,長2-3mm;花瓣4,黃色,寬楔形,長3-4mm,先端近平截,邊緣全緣,基部具不明顯短爪;雄蕊6,4長2短,長雄蕊長3-3.2mm,短雄蕊長2-2.2mm;雌蕊1,子房近圓柱形,花柱界限不明顯,柱頭平截。短角果近長圓形,扁平,無毛,邊緣具膜質翅,尤以兩端的翅較寬,果瓣具中脈。種子1顆,長圓形,淡褐色?;ㄆ?-5月,果期5-6月。
菘藍對氣候和土壤條件適應性很強,耐嚴寒,喜溫暖,但怕水漬,我國長江流域和廣大北方地區均能正常生長。
種子容易萌發,15C~30C范圍內均發芽良好,發芽率一般在80%以上,種子壽命為l~2年。
菘藍正常生長發育過程必須經過冬季低溫階段,方能開花結籽,故生產上就利用這一特性,采取春播或夏播,當年收割葉子和挖取其根,種植時間為5~7個月。如按正常生育期栽培,僅作留種用。
適應性很強,對自然環境和土壤要求不嚴,耐寒、喜溫暖,是深根植物,宜種植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,忌低洼地,易亂根,故雨季注意排水。